立即咨詢 聯繫我們
Reviews

癦與痣有何分別🤔脫癦又該如何選擇❓皮膚癌是甚麼🧏🏻‍♀️

9,708 Views

癦與痣有何分別?脫癦又該如何選擇?

皮膚上長有癦十分普遍,大部分均為良性,但亦有機會變為惡性腫瘤。「」醫學上稱為「」(Mole),坊間常以「癦」為平滑,「痣」則是凸起的作區分。到底兩者有什麼分別?脫癦又有什麼選擇?

癦與痣有什麼分別?

香港人普遍稱凸起、較大粒的為癦,又平又黑的為痣,但醫學上並無癦及痣之分,均統稱為痣。它們都是色素細胞聚集過多形成, 其形狀及體積可謂千變萬化,而且顏色會出現深淺之分。


若黑色素多,顏色便會較深,反之亦然。痣可以出現在皮膚上任何地方,如頭皮、手指、四肢、腳底和手掌, 甚至指甲下。而隨着時間的改變,痣會變深色、變大,亦有機會消失。

痣有什麼類別?

醫學上來說,癦只分先天性及後天性兩類,有根或無根之別。

首先,先天的痣出生時已存在(如胎記),其形狀呈大片形, 可有毛髮生長在上;面積大小不定,一般遠超過一厘米大,也有超過二十厘米的胎記。而後天的痣是在成長過程中因遺傳傾向和皮膚受損而引致(如長時間接觸陽光);而皮膚受損所產生的痣,做好防曬措施是其中一個有效方法。


若這些黑色素細胞只積聚於皮膚表層和內層之交界,便屬無根一類,這是指它是向皮膚外生長或向皮膚內層生長。若積聚得比較多且深入皮膚深層的一類便稱有根,故有根的痣多是大粒和隆起的一類。

有什麼方法可防止新痣出現?

日常注意防曬有一定幫助,因為陽光有機會令黑色素增生,但遺傳亦會影響痣的數量,故做足防曬也不一定沒有新痣出現。其實一般人正常可有10-40粒痣,若為外觀美容需要,可以脫癦治療,但最好先與醫生諮詢意見,以先確定痣的性質才作適當決定。

「點看」免體檢人壽保險

有什麼脫癦方法?

目前脫癦主流有手術刀切和激光切除法,若切除了的癦痣於一年或半年內傷口能隱藏於皮膚紋理內且不顯著的話,那麼用手術刀切除應是首選,費用也只是數千元;


但若果癦痣長於顯著面容上,而且傷口難以藏拙一類,便須用激光切除,用激光清除法切忌心急,為免留上疤痕,必須分若干次(2-3次)進行,避免投射得太深,因此須做2次以上才確保不致留有疤痕,因此費用也較昂貴。若每次以三數千來計算,那麼脫一粒癦費用可達萬元或以上。

坊間出售脫癦水多含烈性強酸有如鏹水類物料,一般美容院也會採用這類含腐蝕性藥水來替客人脫癦,闖禍及留疤常見,美容師尚且如此,何況毫無經驗的消費者,更是危險。

痣可能是皮膚癌前兆?

雖然大部分的痣都屬於良性的,然而痣亦可能是皮膚癌 (惡性黑色素瘤) 的徵狀,它們可以偽裝成一顆不斷改變的痣。而我們觀察自己身上的痣之時,可以以ABCDE原則作標準。

「點看」2021最新美國癌症醫院排名

小痣可變成癌,ABCDE原則辨識癌症前兆

每個人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痣或斑點,但從小看到大的小黑痣,突然變大、突起時,要小心可能是先天性黑色素痣轉變而來的惡性黑色素癌,在此提供ABCDE觀察原則,並提醒平時要注意防曬,如果身上小黑痣超過 50顆更要特別留意。


約百分之一的新生兒帶有先天性黑色素痣,研究指出,超過20mm大型先天性黑色素痣,罹患惡性黑色素瘤的機率約為2%。但即使尺寸小於20mm的中、小型先天性痣,文獻指出惡性變化的機率較低(約<1%),但並不是完全沒可能。

一名五十幾歲的男性,從小右臀部有一塊小痣,隨著年齡增加,黑痣也跟著長大超過10mm,也不以為意。直到最近幾個月內,痣的右半部開始突起,在無意搔抓後出現局部出血,就診看醫師後確診是先天性黑色素痣轉變而來的惡性黑色素癌,且癌細胞已轉移擴散至全身多處。

小痣變癌「ABCDE」觀察原則

針對平時身上的斑斑點點以及痣,大家可循「ABCDE」做為觀察原則:

A(Asymmetry 對稱性):若痣的左右、上下不對稱,表示有一邊的生長速度快過一邊。需要特別注意。

B(Border邊緣):良性的痣邊緣圓滑,境界分明,有問題的痣可能邊緣缺一角或突起、呈鋸齒狀,或是沒有明顯分界,例如黑色褪成灰色然後又消失不見。

「點看」如何在確診癌症後購買人壽保險

C(Color 顏色):良性的痣顏色均勻,但如果痣深淺不一,有不對稱的多種顏色,或外圍有白的一圈等,就要注意。

D(Diameter 直徑):直徑若大於6mm的痣,要特別留心。

E(Evolving 改變):痣的本身產生任何變化,快速隆起、擴大、顏色變化、新症狀如出血、癢,可能就是有問題的痣。


無論是原有或新生的黑點,當發現有「ABCDE」的變化時,就要儘速就醫。如果有黑色素癌家族史、或從小特別容易長出黑痣的民眾,全身痣的數目大於50顆,更要特別小心。

預防黑色素癌最重要且能夠改變的風險因子,就是陽光曝曬。民眾平時也應養成防曬習慣,避免陽光過度的曝曬。如果有懷疑,就醫後醫生也表示要持續觀察時,除了單純只以肉眼觀察外,可多用相機或手機明確記錄。

皮膚癌是甚麼?容易灼傷與不會曬黑的皮膚是高危一族?

皮膚癌為香港歷年十大最常見癌症之一,最新2015年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確診數字破紀錄超越一千人,相對十年前大增63%。陽光中的紫外線(UV)會誘發皮膚細胞產生基因異變,是引致皮膚癌的主要原因。所以,就讓我們一齊來看看到底樣膚癌人甚麼吧。


甚麼是皮膚癌?

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其結構分為三層:最外層的是表皮、深層的真皮及皮下組織。皮膚表皮由三種細胞構成,包括基底細胞、鱗狀細胞及黑色素細胞。皮膚癌的名稱是按出現癌變的細胞而命名的,最常見的有兩種,分別為非黑色素瘤 (包括基底細胞瘤、鱗狀細胞瘤)及黑色素瘤。其他較不常見的皮膚癌可源自汗腺和毛囊。皮膚癌包括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於二零一五年錄得的癌症新症當中,有 3.6%屬皮膚癌個案。

「點看」紅藍卡計劃

皮膚癌發病率

於二零一五年錄得的皮膚癌新症共有1094宗,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分別佔 1018 宗及76宗。按皮膚癌症類別劃分,以十萬人口計算,非黑色素瘤的的發病率為40%,而黑色素瘤為10%。至於年齡標準化的發病率,按每十萬標準人口計算,非黑色素瘤的發病率是7.6% ,而黑色素瘤為0.6%。

皮膚癌的常見症狀

皮膚上發現新的痣或瘤
斑點或瘡長期無法癒合
病斑痕癢、疼痛、出血或發炎
痣或斑點面積變大、變形或變顏色
具有可特徵的痣,例如外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或模糊不清、顏色不均勻、表面隆起及不規則形狀
於腳底、腳趾、手指、甲床和指甲上具有可疑特徵的痣

患皮膚癌的高風險人士

長期接觸陽光的紫外線,或其他來源如日光燈及人工曬燈床
有白皙、容易灼傷和不會曬黑的皮膚
有紅色或金色的頭髮和較淺色的眼睛
身上有很多痣
身上有色斑,例如日光性角化病,是由長期暴露於紫外線所引起
某些會影響皮膚的遺傳問題
個人或家屬曾患過皮膚癌
皮膚曾曬傷
因皮膚病而接受紫外線照射,例如濕疹、牛皮癬

「點看」紐約白卡須知